在京都的民宿, 住到第二天早上, 非常親切的老板來敲門, 比手劃腳的說要請我們住客喝茶, 時間就在九點半.
我一頭霧水的坐在禢禢米的圑圃上,看著桌上精緻的小糕點.旁邊坐著來自德國的老太太, 她是一臉興趣盎然的看著老板. 老板娘是來自大陸武漢姑娘, 嫁到日本也十多年了.她跟我解釋這是抺茶茶道, 一般是要提早一週預定, 是要收費的. 哇, 我和德國的老太太收到民宿老板給的大禮物.
老板半日文半英文解釋流程, 待會他將茶泡好, 杯子的圖案會朝向客人, 再放在客人面前, 客人再將杯子端起,將圖案轉到向外. 一杯荼分三到四次喝完, 最後一次, 喝的時候一定要發出" 素"的聲音. 再將杯子放下, 杯子圖案要轉90度. 最後吃糕點, 這樣就完成了.
老板向我們介紹整個流程
老板開始囉
舀了一些抹茶放在碗襄。要介紹一下泡茶器具,非常古色古香,已經50多年的歲月,是老板從他老爸手中接過來的。
點茶的動作,利用茶筅在碗底前後攪刷,形成濃重的泡沫。
繼續刷攪
有著濃重泡沬的抹茶完成啦
老板將碗的圖案朝向客人方向的
喝完茶,再吃精美的茶點,哦伊係也
介紹一下抹茶茶道,維基百科告訴你
歷史的源由
抹茶起源於中國的隋朝,在唐朝、宋朝達到頂峰,特別在宋朝,已經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道(點茶)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。明朝以來,中國開始流行用茶葉泡湯棄渣的喝法,點茶便告失傳,傳統茶磨也隨之絕跡。九世紀末(日本的平安中期)抹茶隨日本遣唐使進入日本,點茶被日本人民所接受並推崇,發展成為今天的日本茶道。
抺茶的製作
抹茶的原料是一種沒有經過揉捻的小茶片,在日本,由於多年的改良,綠茶已經很少有苦澀的味道了,而經過覆蓋蒸青的綠茶几乎沒有苦澀味。在綠茶採摘前的20至30天,在綠茶上用毛竹,鐵絲搭起棚架,然後蓋上稻草帘子,四周也用草帘子遮擋得不透陽光,遮光率達到98%以上,這樣栽培的綠茶更加不苦,更加翠綠。 採摘來的生葉當天蒸青(用蒸汽殺青),然後不經過揉捻,直接進入烘焙爐烘乾,這樣的大片茶葉干葉稱為荒茶。然後荒茶進入冷庫,在零下保存,以提高葡萄糖成分,更加甘甜。
荒茶在使用前從冷庫里取出,恢復到常溫後進行加工,經過切割,篩選等多道工序後,成為0.3厘米見方的小塊,成為碾茶。碾茶用天然的石磨碾磨成微粉狀稱作抹茶。茶磨是傳統用於粉碎茶葉的設備,雖然現代也有用氣流粉碎機或球磨機粉碎的,細度均達不到石磨的細度。並且,石磨奇特的溫度是抹茶的最後一道提香工序,經過石磨碾磨的抹茶,帶有海苔和粽葉的香味。用其他方法粉碎的粉末狀綠茶,被稱為綠茶粉,或者粉末綠茶。由於細度,香氣,顏色的不同,其價格和用途也完全不同。
抹茶的直飲一般是按照中國原始的鬥茶的方式飲用,有一些獨特的方法,後來在日本被發展成日本茶道,形成更加嚴格複雜的規則。
基本的方法是:
- 溫碗
- 先把茶碗連同茶筅一起用開水燙過。
- 調膏
- 碗裡放入2克抹茶,先加入少量的(幾克)的水,把抹茶調成漿糊狀,這樣可以防止十分細膩的抹茶產生抱團的現象。
- 點茶
- 用茶筅按照W的軌跡貼著碗底前後刷攪,使之拌入大量的空氣,形成濃厚的泡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