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綿綿細雨中, 我們搭乘巴士前往維京船博物館。更能了解挪威祖先如何乘著維京古船,遠佂至英、法、格陵蘭、冰島等地, 對於挪威人,對他們的印象是海上的冒險家 ,喜愛探險,更不畏艱辛遠征到各個地方。
既然到了維京船博物館,便不能不提「維京人」vikingr,維京人是諾爾斯人的一支,他們是從公元八世紀到十一世紀,侵擾並殖民歐洲沿海和不列顛群島,這些人包含探險家、武士、商人以及海盜,其足跡遍及歐洲大陸到北極這一代的廣闊區域。故歐洲這一時期被稱為「維京時期」。這段時期,北歐的軍事、貿易及人口擴張,維京人是斯堪地那維亞不列顛群島、西西里、俄羅斯及歐洲其他地區,中古時期歷史的一個重要元素。
「維京人」這個詞,是從十八世紀的傳奇故事引入, ,viking可能來自於古北歐語語言,「vik」意思是「海關」,「ing」意思是「從....來,做....」加起來這個viking意思是在「海灣從事某種事情」, 因為後來部分維京人定居不列顛島,並和當地人進行貿易。
到了20世紀,維京不僅指"海盜‘’的意思,意義擴張為指‘’斯堪地那維亞人",並出現許多新的名詞,如「維京時代」、「維京文化」、「維京殖民地」等。 更後來斯堪地那維亞人沿著芬蘭、俄羅斯平原的河流直到東羅馬帝國,以從事商業貿易,並在河㳘沿岸設立殖民地定居,所以後來將來自斯堪地那維亞人的商人也稱為維京。 所以維京人並不是指海盜,他們和其他地區的歐洲人一樣,也是有農民、漁夫、商人和獵人,而且他們也會防止海盜而成立艦隊。
博物館的平面圖如十字架呈現
巴士在維京博物館前停車 ,這時雨也停了,遠處的山脈呈現青黛色,美極了! 空氣極為清新,呼吸起來都有一種清甜的味道 。乍一看博物館,就像是在公園裡的一處小建築物,不甚起眼,但是進到博物館裹, 便可看到維京古船,放在挑高的建築物內,古船和建築物的空間,位置擺放呈現出相當的恢宏氣度。
背包和雨傘要放在建築物對面的小房子裡,儲存櫃是免費使用。接著進到博物館購買門票,大人是100挪威克朗,因為我們總共9個人,所以售票小姐直接幫我們換成團體票,最少10人,每人50挪威克朗, 美麗的售票小姐幫我們省下400挪威克朗。
博物館位於挪威南方比格底半島Bygdoynes上,此博物館可說是目前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維京文物館,可以欣賞到千年前維京人的造船技藝,還有8-10世紀,維京人精美木雕及日常用品。
博物館裡面的三位主角 ~ 一千年前航行速度快的維京船隻,它們分別是「 奧賽貝格Oseberg號」、「 高克斯塔Gokstad號亅、「 杜奈Tune號」。
維京人的船在維京文化中佔了相當重要的因素,靠海的維京人和他們的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維京船以高大筆直的橡樹為製造材料,可分成戰船跟貨船兩種,兩種船都有彎曲的船頭,這是利用一整塊完整的橡木精雕細刻而成。 所以這三艘船, 最吸引我的目光,便是彎曲的船頭,真的是非常的美,千年前的木造製船工藝技術,便具有這般高度的藝術水準, 實在令人驚嘆佩服。
一進博物館便可看到,船身最大保留得最完整的「奧塞貝格Oseberg號」,弧度造型的船頭,刻有蛇、馬、鳥等動物圖騰,作為保護船舶和船員及避開北歐神話中可怕的怪物之用。船身長約22公尺,船寬約為5公尺,相當細長,適合在狹灣內行駛。奧賽貝格號船主為「奧莎女王」,因此船身設計得十分細緻典雅,刻畫著一條一條優雅的弧線,非常的雅緻。
奧塞貝格Oseberg號
據考古人員於現場研究,證明這艘船應是「維京時期」為「奧莎女王」陪葬的船。能夠理解為什麼是船當陪葬品,因為他們是維京人啊,船在他們的生活佔了相當重要的地位。因為是埋入土裡的陪葬品,前後花了20年,才能細心挖掘出這艘船以及其他陪葬的文物。
高克斯塔Gokstad號
在隔壁房間停著另一艘船 ~ 「高克斯塔Gokstad號亅, 和典雅的奧賽貝格號相比,這艘船就陽剛許多,船身較為樸素簡約, 船身長23公尺,排水量大, 依船身有36個船槳孔,應配置有36名左右的水手,當時是一艘很大的海盜船。據考據應為9世紀海盜酋長或頭目所擁有,在西元900年同樣成為陪葬用的船隻,也就是如此,才能在將近 1000年後才被世人所發掘。
杜奈Tune號
「杜奈Tune號 」 是三艘船中最早被挖掘出土的船,在1867年考古學家挖掘出土時,當時無法保留完整的船身,再加上盜墓者掠奪,使得船身破舊無法修復, 這艘船明顯比前兩艘小了一些, 船身約18.7公尺寬約4.2公尺左右,船身兩側各12個船槳孔,約可坐約。可坐24位水手。
維京人傳雄霸海上,其特色是船隻採用「龍骨」製作工法,由船頭至船尾的中心線,在航行時可抵擋大風大浪,並增加穩定性及耐久性,並増加推進的力道 ,是維京人當時維京人當時的一大發明。
文物出土時的照片
木製雪橇 ,上頭有幾何圖形的雕刻紋飾
無軛馬車,應該只能向前走無法轉彎
當時的烹飪器具
2025年,新的維京文物館開幕,規模會是目前博物館的3倍, 期待到時能有機會再來欣賞新的博物館, 看到更多出土的維京文物。